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力量的形成;成员大多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与农民竭诚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就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一)必要性
这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可能性:
第一,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二)重大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四、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一)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新型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建设人民军队,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三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二)相互关系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